2020年,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围绕职业教育“扩规模、上层次、提质量”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职普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我市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要关于做好 2020 年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0]670号)的要求,现将漯河市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2020年,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公办学校8所、民办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2所、省级特色校5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3所;省“双高”学校2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共计27151人。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3600余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15000余人,职普比为4.5:5.5。
1.2设施设备
2020年,漯河市加强全职业院校项目库的项目管理,对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市级职教项目工程建设,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约825141㎡;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图书管藏书共718719册,生均图书26.5册;学生用计算机总数6192台;实训设备总值逐年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1.3 教师队伍
2020年,我市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有教师1849人,其中,专任教师1608人,外聘教师219人;在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14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中级以上职称教师10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双师型教师531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50%,教师素质各项指标比例均已达标。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双师型”比例略有增加。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近年来,我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竞赛、“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把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
以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漯河食品中等专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以秉承“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以“重德强能,勤业报国”为校训,以“红色成功学”为主线,以“六大训练”为抓手,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近几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漯河食品中等专业学校在考试考核方面,学校按照《河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文件相关要求,严格组织在线测试、纸质考试、技能实操考核,其中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能合格率99%、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5%,学生毕业率99.5%。
2.2就业质量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注重日常管理,强化校企合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长效机制,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2020年,我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8781人,就业人数为8630人(含直接就业人数435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4272人),就业率98%,就业学生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2750元左右。以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为例。该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学校就业安置办与各教学系部协同规划,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业意向,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渠道,确保学生就业高质量,2020年该校共有毕业生1756人,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98.58%,对口就业率达到75.97%,对口单招学生升入高等教育比例达到100%,学生本地就业率薪达到1900元左右,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近几年,全市学校将“双证书”制度纳入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嵌接进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完整对接。形成了校行政动员,分管领导主抓,科室组织,教师参与,实训中心实施的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例达99%以上。
全市学校高度重视就业服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制订了年度就业工作方案,加强了就业基地建设和就业服务人员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推动学生顺利就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8%以上,多数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骨干。同时,注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培养,着力打通中高职上升“立交桥”,中等职业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总量和比例都有所提高。
3.质量保证措施
3.1专业布局
我市坚持品牌示范引领、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注重品牌塑造,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积极创建独具漯河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我市入选全省“双高工程”、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特色校和职业教育管理强校工作方面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省“双高工程”建设学校2所,省中职教育管理强校3所,省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3名。培育了全省职业教育知名品牌“漯河食品”;创建了“中国护士”“河南口腔”“豫中南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品牌;打造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机电技术等一批强势专业(群)。
3.2质量保证
为持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我市坚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活动周等活动,引导各职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互相学习、交流和提升。为提升学生技能素质,我市完善了市、县、校三级技能竞赛制度,建立了“校校有比赛、人人能参赛”的竞赛机制。坚持以国赛、省赛设置项目和技术规范为导向,做强优势专业建设,促进教学过程与国赛标准的对接,最大限度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作用。
(1)稳步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按照省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推进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根据省市工作安排,积极推进全市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同时,各中职学校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活动过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每个学校均成立有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技能大赛奖励制度等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与学校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质量、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响应“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号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师生技能水平,切实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国赛成绩再创辉煌。2020年,我市师生共荣获河南省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9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64项。一、二等奖获奖比率远远超过技能大赛设置的获奖率,获奖比例及总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教师获省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荣获省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二是省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取得更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7日,“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液压与气动国内赛决赛”在我市一中专举行,来自全国18省市的66支代表队同台竞技,我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派出的参赛选手李棕豪获得一等奖,其辅导教师李军磊获得“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我市还承办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暨“创出彩”2020年河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加工制造类两个项目比赛等两个省级赛项。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2020年度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教学评选工作。对学校推荐的参评教师所讲授课程逐一进行听课评选,通过公开、公正、择优、科学的评价,最终评选出参加省级评选人员,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二是开展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经过学校推荐、教师个人网上申报,积极推荐中职学校教师撰写论文参加省优秀论文评选。
二是精心做好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结项工作。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经过精心组织和选拔,全市共成功申报12项省级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其中申报重点项目1项,规划项目10项,青年教师项目1项。本年度我市申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初评、复审、集中评审,共有10个项目被认定为合格项目顺利结项。
三是积极开展国家、省市各类教师的上报、培训工作。在重庆组织举办新时代漯河市职业教育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提升研修班,共45人参加;组织人员参加河南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线上专培训班,第一期251人参加,第二期193人参加;组织共40人参加202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线上培训班。组织全市中职教师共90人积极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职教师共19人积极参加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
四是组织学科中心组开展教研工作。组织语文、现代农艺技术等15个学科与专业中心教研组,结合工作实际,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科(专业)中心教研组在3、5、9、10月份集中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强了我市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研究,切实提高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进了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五、稳步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做好2020年舞阳中专省级“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指导工作;培训班开办两个专业培训,第一期家政服务专业保育员培训,培训97名,第二期汽修专业,培训35人。二是扎实做好2020年源汇中专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养培训工作;源汇中专成立了组织,制定了方案,培养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引导职业院校利用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制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相关工作,督促源德福和市一中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完成培训计划和临颖职业教育中心稳步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督促各县区中职学校认真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在源汇区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120余人参加的漯河市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五是协同相关部门培育全民学习品牌项目,开展漯河市“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稳步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创建,着力加强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市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方向,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在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指导下,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发展,先后成了电子商务行业、餐饮行业、旅游行业等多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鼓励全市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多元化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组建医药类、食品类两个省级职教集团和电子类、综合类两个市级职教集团,形成了校际、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分别与县区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优势互补,互惠多赢”合作机制,与双汇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京东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开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班以及合办二级学院等,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了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以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该校始终将校企合作摆在学校优先发展地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企业、行业参与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体验式、顶岗式实习岗位,在在合作的深度、广度及成效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四种校企合作基本模式。
(1)以实习就业为主的订单培养模式
该校以学生实习就业为指引,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型人才,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校企零距离对接。截至2020年底,共开设中德机电班、泰.圣荷形象设计班、联赢激光定向班、北大青鸟计算机班等5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
(2)以专业建设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模式
该校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加强和深化与企业、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汇集漯河企业行业名家能手、教育教学专家及骨干教师,截止到2020年底,该校分别成立了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美发形象设计共十个专业指导委员会。
(3)以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2012年,由该校牵头,与双汇集团、河南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漯河食安天下电子商务公司等30家漯河知名企业和职业学校,成立漯河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截止到2020年底,该校与近30多家本地企业达成了校企定向培养合作意向。通过漯河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该校与企业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已逐步显现。
(4)以培养技能为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着眼点,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践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专业和岗位接轨的“三接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学校与杭州最田电子商务公司、奇美服装厂、漯河市鑫凯隆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漯河市喜来登酒店、河南乐通源德福电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参与该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选派汽驾、形象设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专业近1000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师傅带学徒”式实习,取得良好效果。
4.2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形式。一年来,各职业学校均能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件要求,规范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避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学生实习之前,明确顶岗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纪律以及实习指导教师,认真遴选符合学校相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实习需求的企业,积极考察实习条件、食宿条件,并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监管,时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及时发现有关问题,予以协调解决,构建了高效有序的实习运行机制,为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组建了医药类、食品类两个省级职教集团和电子类、综合类两个市级职教集团,100多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参加了职教集团,形成了校际、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机制。突出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优势,整合全市职业院校与之相关联的专业力量,深化各个学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实力雄厚的行业联盟,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教集团的载体作用,促进集团成员之间、各院校之间技术、设施、人才等资源的共享,支持集团内学校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教学一体化、办学立体化、专业品牌化、发展集团化”的良好局面。紧贴我市产业发展办学,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急需人才的培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市中职学校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中职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近年来,我市紧贴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同时,各中职学校与知名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中职毕业生已成为我市企业的骨干力量,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5.2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漯河市职业教育不仅面向学生,更面向社会,通过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融合,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奠基工程,是推动全民终身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社区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探索出了具有漯河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和路径,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省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先进典型。我市社区教育参与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区教育及各类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在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及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们积极顺应全市“创文”大势,借力部门资源,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工作,成功举办了漯河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建立了青年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打造了“青社学堂”等社区教育品牌。
二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发挥职业院校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助力脱贫攻坚,我市广泛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为漯河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的人才,使一批贫困家庭通过技能培训走上了致富之路。2020年,全市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5000余人次,其中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3668人次。2020年,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共培训学员3292人,其中:畜牧养殖培训365人,酒店服务培训1045人,美发与形象专业技术培训810人;电子商务技术培训1072人。舞阳中专根据省市县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安排,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两期,第一期家政服务专业保育员培训97名,第二期汽修专业培训35人,共培训建档立卡户学员132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现代农业学员253人。全年共培训385人。临颍职教中心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创业培训、残疾人培训等群体的技能培训,共计培训1626人。漯河食品中专不断加强 “漯河市食品研发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由市科技局支持,学校牵头成立了“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漯河市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这两个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组织有专长的教师走进企业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加强科技咨询、科技推广和联合研发,推动漯河市及河南省食品企业科技创新。一年多来,组织科技咨询服务28次、科技项目推广12个、联合研发项目 5个,为企业,新增产值1.12亿元、利税0.11亿元,新增就业987人。有效促进了企业升级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
5.3对口支援服务
为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助力脱贫攻坚,我市广泛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为漯河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的人才,使一批贫困家庭通过技能培训走上了致富之路。一是舞阳中专根据省市县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安排,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两期,第一期家政服务专业保育员培训97名,第二期汽修专业培训35人,共培训建档立卡户学员132人。二是扎实做好2020年源汇中专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养培训工作;源汇中专成立了组织,制定了方案,培养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5.4服务抗疫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全力遏制疫情蔓延,确保广大中职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传达相关疫情防控精神,各中职学校科学制定特殊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承担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联系和指导学生的任务,引导学生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严禁中职学校提前开学;暂停全市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加强疫情监测,对中职学校师生继续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通过校园网、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理性认识、科学防控疫情;指导学校制定线上教育教学方案,根据年度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调整做好。二是做好开学复课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学校制定本校疫情防控具体实施方案,严把师生入校关、严把师生健康监测关,认真排查、严密监测、精准管控,严格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各中职学校建立了防控物资的储备制度,红外线体温检测仪、隔离留观场所、洗手设施设备等必需的设施设备准备到位,做好校门、教学场所、食堂、宿舍、厕所五个重点区域管控,规范学生行为养成,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加强沟通协调,信息互通,明确紧急情况联络人、联系方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切实做到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
6.政府履责
6.1经费
为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落到实处,我市进一步明确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在原有职业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市政府设立漯河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项目等建设。
6.2政策措施
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豫中南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7.特色创新
案例一、漯河食品中专
(一) 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充分利用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两个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订单教育、定向培养为切入点,服务漯河市及河南省食品产业,努力践行与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专业共建、校企课程共担、校企基地共享、校企教材共编、校企师资共训的“五共”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行实施校企“五共模式”。一是校企专业共建。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开办专业,先后与漯河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三剑客奶业公司、小帅才食品公司、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标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实施订单教育,在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机械、食品营销、食品包装等骨干专业开设冠名订单班。成立了双汇商业学院、大匠烘焙学院、中标检测学院、京东电商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校企业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能力模块,基于工作过程,本着“必需”和“够用”原则,构建了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骨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学时达总学时60%以上。二是课程共担,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教师主要讲授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企业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主要讲授主干专业课和指导订单学员实习实训为主。人才培养过程由校内培养和到企业实习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环节来共同完成。学校规范了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延伸和育人延伸工作,基本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教材共编。校企双方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共同编写订单班教材。坚持“必须、够用”原则,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利用编写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研室5本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的契机,学校认真组织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在教材编写中采取“双主编”制和“1:1”制。“双主编”制即一个学校教师主编,一个企业行业专家主编,“1:1”制即编写人员一半是学校教师,一半是企业人员。同时编写32本校企合作校本教材(讲义)。四是师资共训。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强化实践技能的提高,了解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近3年内,骨干专业课教师均有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的经历。同时聘请112名企业行业专家、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承担主干专业课教学和指导实习实训课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五是基地共享。学校和企业共同完善了食品加工实训基地、食品检测实训基地、食品机械实训基地、食品营销训练中心、食品包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确保了骨干专业都有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保障了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展开。同时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双汇集团等企业成立了7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和随岗就业。由于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双证书率和就业率显著提高,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有力地支撑着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河南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集团化办学
省教育厅于2008年4月依托我校组建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立以来,有效加强了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扩大集团规模;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漯河及河南食品产业,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提高了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升了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案例二: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特色德育初形成 文化育人显成效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我校积极推进 “重塑自信、习惯训练、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让学生“找回自信、找回尊严、找回希望”,成为“有尊严、有自信、有信心、有乐趣、有技能、充满阳光的青年一代”,我校德育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构建特色德育工作体系
“四三二一”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四支德育队伍、三个德育平台、两个德育环境、一条德育主线”。
(一)高效的德育队伍
1.务实重干的德育管理队伍:我校德育管理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求真务实、能坚守、能管理、善总结的优秀德育管理团队。
2.敬业爱岗的班主任队伍:我校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班主任团队,确立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主导地位。
3.优秀的德育研究队伍:我校成立了学校德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同时又成立了“漯河市德育名师工作室”,整理出版了《校园安全读本》。
4.无缝隙管理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积极协助老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渗透到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力量,以学生教官为代表学生干部队伍较好的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二)搭建德育平台1.课外德育平台:“一报、一刊、一广场”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在升旗场地组织活动,青春洋溢、规范有序,学生们不断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我,秀出自我,我校已经形成浓厚的社团活动氛围。
2.课堂德育平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礼仪、班会课、反思课,课堂德育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反思课较好地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
3.心理辅导中心:我校打造和培养了一批教师组成心理辅导团队,成立心理辅导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疏导同学们的心里,营造阳光和谐校园。
(三)优化德育环境
1.教室德育文化环境建设
教室德育文化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我校每学期都进行班级德育文化评比活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德育文化。
2.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
我校形成以“校长献词、文化长廊、优秀毕业生风采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较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一条德育主线
一条德育主线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我,主要有行为习惯训练、感恩教育、重大节假日教育演讲等,使学生养成阳光、自信、感恩的优良品质。
二、形成特色德育模式
经过多年沉淀发展,我校已形成“重塑自信、习惯训练、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
1.重塑自信
学生入学以来,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找回自信,每月一次的“周末文化广场”是学生秀出自我,展现自己的平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2.习惯训练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精心安排入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务整理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宿舍内务、教室都实现了标准化。
平时不断加强巩固训练效果,如每周四的军训,每周一的升旗,标准化教室、标准化宿舍的达标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习惯养成。
3.素质教育
我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平时注重对同学们进行爱与感恩教育,组织倡导学生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4.企业文化融合
我校紧密结合企业文化,成立校企合作定向班如中德机电班、友达光电班、富士康鸿超准班等,教室内布置企业文化,企业人员定期来校进行讲解回访,使学生明白企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凝结德育成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一些德育成果:《优秀毕业生风采录》、《漯河第一中专报》、《新绿校刊》、《新生入学教育读本》、《德育论文集》、《安全教育读本》等,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案例三: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创新社团综合管理 培育校园文学新人
春晓文学社创建于2011年12月,是漯河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创社最早的社团之一。春晓文学社创建8年来,坚持“以培养学生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特长,繁荣校园文学创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为目标。着重在“锻炼人、培育人,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创新社团管理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全面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2015年春晓文学工作受到了市教育部门的表彰,荣获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社团评比一等奖;2018年2019年连续荣获郾城区优秀社团评比中一等奖。
一、强化管理制度,营造和谐氛围。一个社团发展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它的制度是否完善,社团自身建设是搞好社内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整个社团内部的建设,提高社内的工作效率,就要进一步提高社内干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每一位社员的思想教育。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是社团管理制度化。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例会点名制度,严格要求社员,提高社员纪律观念,培养社员之间团结合作精神,树立集体意识。我社制定了《春晓文学社社团章程》、《春晓文学社日常管理制度》、《春晓文学社考评细则》等制度,使我社的管理更加有条理,为我社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社长、副社长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在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每学期评先评优,从而促进了我社的发展壮大。二是结构分配科学化。为了实现科学化管理,我社实行社长领导下的部长负责制,我社设有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编辑部长一名,宣传部长一名。为了保证工作的高效运转,我们采用民主决策,分权管理的方式,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社长负责文学社全面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把握工作方向;副社长协助社长处理社内日常事务性工作;编辑部长校报的正常出版和征文活动;宣传部长负责活动前的通知,刊物的分发,积极开展文学社的宣传工作,努力扩大文学社在同学中的影响;组长定期向社长汇报情况。
二、丰富社团活动形式,提高文学素养。春晓文学社始终坚持“锻炼人、培育人”的原则,持续开展了开展校内文学鉴赏、文学创作讲座、“读书论坛”演讲系列活动、创新开展了话剧表演、现当代诗歌朗诵、成语游戏等特色社团活动,春晓文学社不断创新发展,已形成我校影响力最广,代表水平最高、参与人群广泛的学生社团。作为文学社,良好的文学氛围是我们进行日常工作的源泉,也是文学社提高集体质量的核心。我社通过许多活动提高社团成员的文学素养,增强了社团的文学氛围。创办了《漯河二中专校报》,在校报上开僻文学专栏,选编发表社团会员优秀文学作品,以其主题鲜明,版面新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近两年来,由春晓文学社主导组织文学写作和文学鉴赏系列讲座12场次,开展各类采风、征文比赛等社团实践活动达20多次。;通过社团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生会员综合文学素养全面提高,得到了全面发展。近年来,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演讲比赛4次,获得省级奖励2人,市级奖励3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比赛20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人;省级奖励1人;市级奖励20人;积极向校外出版物推荐学生作品,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被发表。柏静同学在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赵雯笛同学在第二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王佳乐同学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赵雯笛同学、张子晗同学在首届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陈要杰同学在第二届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接龙听写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芮茵茵同学、王星星同学在漯河市第十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三、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宣传渠道。社团对外交流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主要渠道,我社周三定期举办校内社团联谊交流会,由宣传部长负责联系校内社团和我社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做好校内社团联谊的基础上,我社还注重与其他学校文学社社团的合作交流,与漯河高中文学社、漯河四高文学社、漯河五高文学社联谊,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与校外兄弟社团共同举办文学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得到了文学上的启发,不但为日常工作带来了动力,也增强了大家对文学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
春晓文学社始终坚持“锻炼人、培育人”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灰社团综合实践活动,协助团委承担《漯河二中专校报》出版编辑工作,并在校报上开僻文学专栏,选编发表社团会员优秀文学作品,以其主题鲜明,版面新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近两年来,由春晓文学社主导组织文学写作和文学鉴赏系列讲座12场次,开展各类采风、征文比赛等社团实践活动达20多次。;通过社团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生会员综合文学素养全面提高,得到了全面发展。近年来,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演讲比赛4次,获得省级奖励2人,市级奖励3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比赛20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人;省级奖励1人;市级奖励20人;积极向校外出版物推荐学生作品,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被发表。柏静同学在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赵雯笛同学在第二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王佳乐同学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赵雯笛同学、张子晗同学在首届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陈要杰同学在第二届漯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接龙听写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芮茵茵同学、王星星同学在漯河市第十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2020年,全市各中职学校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务校务公开。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正风肃纪。一是抓好基层党建。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做到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通过抓班子、抓基层、抓队伍等三项建设,注重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提高遵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提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抓好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融入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三是抓好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学校领导干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联系点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分别联系指导所在支部及所管科室,制定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切实把从严治党与各项业务工作融为一体,把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学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要求各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工作,对党员干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深入持续纠正“四风”倾向,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市职业教育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在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认识不够。长期存在“轻职业、重级别”的现象,以及对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知识的价值的不充分认识等,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被人们认为是“次等教育”,对于技术技能人才在评价中也处于弱势地位。这限制了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更影响了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
(二)发展资金不太充裕。职业院校在新校区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遇到的资金瓶颈较突出。
(三)人才有流失。我市城市规模小,发展平台和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造成引进中高层次人才难度大。同时因用人机制不活、薪酬体系不科学等,存在高层次人才和成熟骨干教师流失等问题。
(四)产教融合不够紧密。职教集团功能整合不够,成立的省级、市级职教集团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有力的整合措施,涉及的100多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之间的校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够紧密,聚合力量没有凸显。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深化职业教育认识。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关系最密切,对社会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进入职业院校上学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每一名学生都牵涉至少一个家庭,良好的职业教育引导青年学到一技之长并实现就业,有利于成千上万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在集聚人口、以人兴城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拉长产业链、提振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应切实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人才强市”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统筹引导力度,为职业教育持续提供“正能量”。
(二)落实相关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落实好生均财政拨款要求,逐年提升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和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二是增加职业教育教师编制。落实省职教改革方案中“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根据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适度增加公办院校教师编制数量,大力从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增强学校教学力量。三是创新用人体制。适度放宽公办职业院校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引进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权,鼓励学校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技术员、管理骨干担任“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三)加大产教融合力度。针对我市职业教育特点,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解决“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一要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发展前景好、对推进漯河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教融合项目,争创取省财政支持,将漯河列为全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二要多方推进校企合作。瞄准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目标,分类探索“企业办校”、“引企进校”、“学校办企”、“进企办校”、“校企联办”、“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平台,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共赢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