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里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和原理,通过地理实践考察活动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还能加强其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为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漯河四高行知地理社开展了此次地理实践活动——河流地貌与沿途植被研学考察。
在大自然的广阔画卷上,河流是那最为灵动的一笔。它携带着时间的印记,刻画出地貌的千变万化。
研学第一站:白云山路沙河桥。同学们站立桥头,一边凝神俯望蜿蜒东去的沙河,一边用心勾勒着温婉平静的沙河在此段的河曲形态。链接课本上学过的河流地貌中的“S”形弯曲的河道,从实景从宏观上辨别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研学第二站:镇河铁牛。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铁水牛,静卧河边两百秋。它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测量水位的标志,附近的河堤内侧还嵌入了石龙头,如今还一起发挥测量水位的作用。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河岸,判断出此处为河流的“凹岸”,根据凹岸侵蚀的地理原理,明白了人们铸铁牛于沙河河堤,也寄托了人们制服洪水的美好愿望。同时一起拓展回顾了与凹岸有关的知识,如:流速快、水深等,所以凹岸适合建河港。
研学第三站:沙澧法苑。同学们观察到,此处属于河曲中的“凸岸”,用竹竿探深,发现比铁水牛处的水浅。这儿就是传统风水观中的“玉带水”,古称“玉带环腰”,与之对应者就叫“反弓煞”或称“反弓水”。其实,就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地理原理。
深秋时节,随着气温和光照的变化,生态沙澧,色彩纷呈,松柏绿,玉兰翠,枫叶红,银杏黄……同学们用心观察着沿途不同植被类型及其长势差异,思考其与环境的关系,认真记录在研学考察报告单上。
地理研学实践活动依托丰富美丽的自然资源,让真实的情境走进了地理教学,构建了开放的地理教学环境与氛围,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大地广袤,地理学探索之路漫漫,行知地理社将持续走“研学之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刘云美)